(资料图片)
□魏喆(河西学院)
近日,广州的杨女士在某健身房办理会员卡后发现,该店要求会员必须使用人脸识别才可以进入。杨女士认为这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坚决反对,并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进行投诉。最后在消委会的调解下,该健身房及时调整顾客进入健身房的认证方式,提供了前台登记认证后进入等方式供会员选择。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热议。(5月22日《人民日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刷”正在以一种无可抵挡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刷”脸、指纹、声音……人的一切好像都成为了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工具。但与此同时,人也慢慢成了“透明化”的生物,行走在大街上、畅游在网络世界里,私密化的信息不再私密,一切仿佛都处在“裸奔”的状态中。那么,在这个开放化的“刷”世界里,我们应该怎样自处呢?
“刷”文化的进行,用户信息被全方位地获取,个体理应保护好自己“最后的防线”。健身房杨女士面对非必要的“刷”进门,坚决捍卫自己的权利,以消费者的权益为盾牌,避免一切非必要的“刷”。西安某小区住户小王对小区全面取消“门禁卡进门”,硬性要求住户“刷脸进门”的不合理要求,坚决说不,以法律为武器,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浙江理工大学打响“人脸识别第一炮”的副教授郭宾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隐私,反对动物园人脸入园要求。可以看到,由于“刷”技术的升级和蔓延,无法避免地出现经营者滥用的情况,对此,我们必须树立高度警惕意识,保障自己既得权益,尽量维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
媒介是人的延伸,正确利用信息化的“刷”文化,那么“一日平难疑”也将不在话下。2019年3月,广州市天河法院正式启用“粤省事”人脸识别系统,对于被告人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报假名、假冒他人的现象基本消除。人脸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即使做了整形手术,通过人脸识别也能够找到“原来的你”,因而人脸也具有极高的安全价值,进而备受银行、金融理财、防盗家具等极需安全保障行业的喜爱与钟情。现如今,在国家积极提倡“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刷”正在成为一个避无可避的关键词,作为一把双刃剑,正确利用它也必然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刷”技术作为互联网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必然有其存在、发展的原因所在。网络将人们的信息凝聚在一起,使“刷”更加快捷便利,但想凭此违法的人也不在少数,“被贷款”“被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慕”名而来的盗刷者为我们本该安全合理的权利增添了不稳定性。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商家要求进行刷脸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证了解人脸信息采集目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围,捍卫自身权益。在“刷”时代下,理性前行。
上一篇:建德农商银行招聘启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