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南名特优新土特产丨外来的蘑菇本地“俏”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    时间:2023-04-22 14:30:31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清丰杏鲍菇”,对“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清丰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给我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开了个好头。”4月20日,清丰县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运杰解释说。

位于清丰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食品产业园的河南省科丰集团有限公司,是该县杏鲍菇生产的“大本营”。走进这里就会发现,“清丰杏鲍菇”虽是土特产,却不沾土、不带泥,还“住”上了“洋房”。

一个“标准车间”54平方米,高到房顶的架子上整整齐齐码着1万余个菌包,产出着状如鸡腿的杏鲍菇。“整个房间模拟了杏鲍菇的野生环境。”科丰集团负责人袁帅说,空调、灯带、加湿器控制温光湿等指标,PLC可编程控制器操控着自动化生产。

清丰食用菌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群众自发种植平菇并形成规模。经过产业化引导,该县随后发展了双孢菇、白灵菇等品种种植。“2011年,清丰县从福建引进了杏鲍菇,而且一开始就进行工厂化生产。”王运杰说。

这是一次农业工业化的尝试。据王运杰介绍,杏鲍菇的生产周期为50多天,其效益转化率高的特点,放大了传统农户种植和工厂化生产的差异,“由小规模的大棚生产,转变为立体化的工业化生产,资源实现了集约化利用;由受气候影响大、易受杂菌感染、产品质量不稳定,转变为可控的周年化生产、稳定的高品质产出。”

这更是一次产业链条的提档升级。在科丰集团,除了“种植车间”,还有多个“前道车间”及“加工车间”。“前道车间”内,通过配料、搅拌、装瓶、高温灭菌、接种等程序,菌包生产实现了“自给自足”。大量吸纳本地劳动力的“加工车间”内,印有“菇德乐”“三农科丰”“龙乡红食品”等自主品牌标识的包装箱不“断档”,“载”着新鲜的杏鲍菇,发往北京新发地、郑州万邦、天津海吉星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清丰县,像科丰集团一样的“丰”字号食用菌工厂共有14家。业丰实业、龙丰实业、瑞丰农业等企业,瞄准差异化生产,打响“清丰金针菇”“清丰羊肚菌”“清丰海鲜菇”“清丰白玉菇”等品牌。食用菌生产更带动了该县物料加工、塑料制品、包装、物流、餐饮、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有效推进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增加就业岗位5万多个,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从最早的县食用菌办公室,到现在的县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食用菌产业朝着标准化、智能化、工厂化方向发展。”王运杰说。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咨询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